rm(英文全称为:remove)命令的主要功能是删除文件和目录,它可以在 Linux / FreeBSD 中使用。

本文将为你介绍 rm 命令的使用方法。

rm 命令语法结构

如下将给出 rm 命令的基本语法结构:

rm [选项]... 文件/目录...

语法结构中各部分的解释说明:

  • [选项]:用于控制删除行为的参数
  • 文件/目录:需要删除的文件或者是目录

rm 命令使用示例

删除文件

使用默认配置,提供文件名称,则可实现删除文件:

rm outdated.log

删除空目录

使用 -d 选项能够删除空目录,如果目录有内容,使用该选项不能删除:

rm -d dir1

删除非空目录

使用 -r-R 选项,能够删除非空目录:

rm -R dir2

强制删除文件

使用 -f 选项能够强制删除文件:

rm -f read_only.file

防止误删内容

为命令创建一个别名,默认就启用交互模式:

alias rm='rm -i'

创建别名后在命令行输入 rm ,其实是运行的别名 rm,实际运行的命令为 rm -i

rm 命令选项详解

如下给出 rm 命令选项的详细解释说明:

选项 说明
-f, --force 强制删除文件,不需要进行确认
-i, --interactive 启用交互模式,在每次删除前询问是否确定删除文件
-I, --interactive=once 需要删除的文件超过3个时或者是递归的删除目录时,会询问一次是否确认删除
-r, -R, --recursive 递归的删除目录及目录中的所有内容
-d, --dir 使用该选项删除目录,但是目录中不能存在内容
-v, --verbose 显示删除内容的详细过程
--no-preserve-root 对待根目录像普通目录一样(需要谨慎的使用该选项)
--preserve-root[=all] 禁止递归的删除根目录及其当中的内容(该选项是默认选项)
--one-file-system 只删除同一个文件系统当中的内容
--help 显示帮助信息
--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

结语

rm 使用用于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,使用它可以删除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或者是目录,但是删除操作非常危险,因此要谨慎的使用 rm 来删除系统当中的文件或目录。

rm 命令可以跨系统使用,你可以在 Linux 或者 FreeBSD 当中使用该命令删除文件。